食品中铅污染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加工过程的污染:爆米花制作机上的铅锡合金在高温下铅汽化致使爆米花中铅超标;传统工艺制作的皮蛋常加入黄丹粉(氧化铅)致使铅含量超标。
(2)食品包装及存放容器中的铅污染[2]:罐装容器的罐缝是用含铅的锡焊接,长期盛放酸性食品容易使铅逸出,污染里面的食品;此外颜色较深的陶瓷制品,为使釉均匀、明亮常加入铅。
(3)环境对食品造成的铅污染:主要是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高、回收率低,导致绝大部分“三废”排入环境,动植物从环境中(土壤、大气)吸收铅,终污染食品。
(4)含铅农药的铅污染:含铅农药的过量使用易导致农作物铅含量超标,尤其是在土壤中难降解,导致部分农作物即使在不施加农药的基础上仍会检测出铅的存在。
(5)不良生活习惯:爱吃爆米花、松花蛋等含铅食品;使用见效很快的增白化妆品及颜色过于艳丽的口红唇彩等都会导致人体内铅含量过高。
铅污染的防控措施:
(1)从源头上遏制铅污染:注意铅开采前及时撤退附近居民,防止铅污染造成中毒;注意土壤治理、控制工业污染源、严格控制农兽药的使用[10]。
(2)加强对流通途径的控制:控制含铅容器的使用,定期检测受污染区水体中铅含量的水平,严防铅通过正常的流通途径进入食品。
(3)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建设:食品企业应改进食品生产工艺过程,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控制技术水平。
(4)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个人食品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11];相关部门应通过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群众监督,维护人体健康。
(5)治疗受害人群:在对受害人群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预防工作。铅对人体危害巨大,研究表明儿童身体中铅含量达到10μg/d L左右时,将会比同龄儿童智力低9%[12]。因此及时治疗中毒人群时也要积极宣传预防措施,以便更好地降低铅对人体的危害。
(6)运用深芬仪器CSY-DS805重金属测试仪能够快速检测食品、蔬菜、土壤中的重金属铅、汞、铬、 砷、镉的含量。适用于食品安全监测中心、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食品生产厂家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